摘要:
为了提高织机长轴类零件的表面粗糙度,分析了宽幅剑杆织机后梁的特点,结合生产实际,对比分析了外圆磨床与豪克能超声波表面加工设备的投资成本、加工工艺及实施工艺,优化了投资方案,实现了绿色制造,开发应用了织机长轴表面超声波光整技术。
用豪克能超声波金属表面光整技术代替磨削加工,可提高织机后梁表面粗糙度3级以上,且节约加工成本约50%;新技术不仅解决了宽幅织机长轴类零件的加工难题,而且可推广至很多轴类零件的加工,提升加工工艺。
关键词:织机后梁;超声波光整;豪克能;超声波金属表面镜面加工;冷塑性;绿色制造
宽幅织机是某公司近年开发的新产品,其中有多种长轴类零件,长度在3. 8 m以上,表面粗糙度要求Ra0.8 μm,与织物直接接触,但是因为该公司大型外圆磨床数量少,严重制约着长轴类零件的生产能力。而现有织机上的轴类零件多属长轴类零件,表面粗糙度要求高,采用磨削工艺加工综合成本高,所以我们需要对表面粗糙度要求高,而形位公差要求不高的长轴类零件进行表面光整技术开发与应用。
1、工件特点
宽幅剑杆织机后梁,外径125 mm,长度3850mm,直径尺寸公差为自由公差,如图1 ,材料为φ133 mmX16 mm 20无缝钢管,表面粗糙度为Ra 0. 8μm,镀硬铬,抛光、镀层厚度5 μm~10 μm,表面过纱,要求光滑。织机检测梁轴、织机后梁辊子轴等零件也有类似特点。
2、加工工艺分析
织机长轴类零件的加工,依照现有的工艺方法需要采用粗车、半精车、反复磨削等几道工序才能达到产品图纸要求,而且必须使用行程大于4 m以上的外圆磨床。该公司为开发新产品特制订工艺方案如下:
方案一:购买1台4 m的外圆磨床,加工工艺为车削- >磨削(磨3次0.5 mm的余量)- >镗孔>电镀。
方案二:使用豪克能超声波表面加工设备,加工工艺为车削→超声波光整- >镗孔- >电镀。在车床上用普通刀具将零件粗车、半精车到尺寸φ125mm,留0.05 mm余量,再换用超声波表面加工装置的超声波刀具,使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提高3级以上,可高达Ra0.4μm~Ra0.01um。
经济效益分析
磨削工艺加工时间长,成本高,超声波加工工艺加工时间可以缩短,预计加工成本可以降低,两种方案比较详见表1。从经济效益分析,表1中数据可以说明方案2可以降低加工成本。
3、工艺方案确定
通过以上投资与经济效益分析,投资一台豪克能超声波金属表面加工设备,既可解决宽幅织机长轴类零件的加工难题,降低织机长轴类零件的磨削工序成本,同时还可延伸至精梳机、细纱机等长轴类零件上,综合经济效益明显。
4、实施工艺方案
根据确定方案,该公司购买了豪克能超声波金属表面加工设备,对织机后梁轴零件按照制定好的工艺进行超声波表面加工,在普通机床上,使用普通刀具将工件尺寸加工到125mm,留0.05mm的余量,再用超声波刀具代替原来普通刀具加工一遍,以车代磨,工效大大提高。
车后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3.2um~Ra6.4um,豪克能金属表面光整后表面粗糙度经检测达到Ra0.1um 左右。明显提高了织机后梁轴的表面加工精度,且表面显微硬度亦显著提高,并大大提高了工件的表面耐磨性和使用寿命。
目前使用的织机轴类零件可以全部推广采用此加工工艺。
超声波金属表面光整技术是一种新技术,目前国内山东华云机电科技是最早进行此类技术研发的厂商,其豪克能金属表面加工设备主要由能量发生器、换能器、执行器及各附属配件组成。
5、推广应用零件
压光辊(属短轴类):
借鉴织机后梁轴的加工经验,在新产品的短轴类零件如压光辊上进行工艺试验,压光辊为纺机中条并联合机的零件,长度385 mm,外径151.8 mm,其主要作用为轧压并输送棉网,表面要求光滑,不能勾挂纤维,原制造工艺为“组焊- >车削→粗磨→精磨→电镀→手工砂布抛光”,制造出的零件表面粗糙度仅能达到Ra0.4μm~0.8 um,且费工费时,应用超声波光整技术后,工艺调整为“组焊→车削→磨削→超声波光整→电镀”,零件直径要求为151. 8 mm士0. 05 mm,光整后零件尺寸变化见表2,零件表面粗糙度可提高到Ra0.1um左右,很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。
结论
用超声波表面光整技术(豪克能金属镜面加工)代替磨削加工,可提高织机后梁表面粗糙度3级以上,且可节约加工成本50%左右。
应用新技术解决宽幅织机长轴类零件的加工难题,同时随着超声波金属表面光整技术的进一步成熟,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,可推广到各行业很多轴类零件的加工,可使公司的加工工艺上一个台阶。